艺术名师进沈音 | 蒙古族长调民歌国家级传承人阿拉坦其其格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劲盛应邀来院作学术讲座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马头琴音乐的部落性特征》学术讲座现场

阿拉坦其其格与张劲盛共同展示蒙古族经典作品

       10月16日,一级演奏员、蒙古族长调民歌国家级传承人阿拉坦其其格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劲盛应邀来院,为师生作《蒙古族长调民歌与马头琴音乐的部落性特征》学术讲座。本场讲座是学院“艺术名师进沈音”2025秋季学术活动季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东北三省一区高等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之一。相关职能、教辅部门及教学单位师生代表共同聆听讲座,讲座由副院长王硕主持。

      张劲盛在讲座中介绍了马头琴的产生、演变,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马头琴音乐的风格特征和演奏技法。他通过展示实音顶指演奏技法和泛音演奏法,并在现场演绎作品《天上的风》的过程中,将两种演奏方法同时使用,展现了其卓越的演奏技巧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阿拉坦其其格在讲座中首先讲述了家族与阿拉善地区长调民歌《金色圣山》之间的深厚渊源,将蒙古族音乐中对爱与传承的坚持与守望娓娓道来。她系统阐述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十七个风格区划,并在介绍阿拉善和硕长调、喀尔喀长调、回布尔长调、额济纳土尔扈长调的过程中演唱了多首经典作品,悠扬的歌声与张劲盛的马头琴演奏交织呼应,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

      讲座最后,张劲盛分享了现代蒙古族音乐中的“潮尔特征”,即连续不断无明显变化的低音与轻度变化的高音的结合。这种特征源自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与“不变”的广袤草原和“变化”的白云、牛羊、草色相互印证,具有浪漫的情怀和深刻的哲思。

      本场讲座以悠扬的长调演唱与雄浑的马头琴演奏贯穿始终,通过生动的艺术呈现与现场互动,充分展现了蒙古族音乐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文化积淀。讲座不仅开阔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也为他们开展本领域音乐文化的深入探索与研究,提供了宝贵视角与理论基础,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文 / 科研处 王自然

图 / 艺术实践中心 刘  昶、bbin宝盈 杨海婷

初审初校 / 商  迪

复审复校 / 李双雁

终审终校 / 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