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名师进沈音丨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王次炤教授应邀来院作学术讲座

王次炤教授为学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10月20日,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原院长王次炤教授应邀来院,为师生作题为《音乐传统的多层结构》的学术讲座。此次学术讲座是“艺术名师进沈音”秋季活动季中的一场高质量学术活动,也是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座由院长助理刘小龙主持。
在讲座中,王次炤提出“音乐传统”不单纯是形态学方面的概念,它具有结构的特点,是一个多层次的整体。民族的音乐传统,应该包括某一个民族音乐的传统的形态、传统的观念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在传统的形态方面,王次炤指出,传统的音乐形态在音乐传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最具体的方式直接影响着音乐的接受者,传统音乐形态在体现传统性方面存在着深浅不同的程度;在传统的观念方面,王次炤强调,作为观念的传统内容始终影响着音乐的传统形态。这种艺术类型的传统观念并不是独立于自身的艺术本体中,而往往与整个社会文化的大思潮联系在一起,甚至与更深层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在传统的思维方式方面,王次炤将传统的思维方式概括为哲学意义上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义上的思维方式。谈及传统的思维方式与传承的问题,他以国内外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为例阐释了对中国传统审美习惯和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继承。
王次炤同时指出,传统的思维非常复杂。从形成来看,它与传统的观念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从运用来看,它又与传统的形态不可分割。它既不是观念也不是形态,而是观念和形态之间的转换结构。他强调,不能仅仅把眼光停留在传统的形态上,还应该正视传统的观念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于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
在互动环节,王次炤对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予以悉心解答,并鼓励同学们要增强专业自信,拓宽研究视野,从哲学、美学、人类学等跨学科视角,深化对音乐的研究。
王次炤在讲座中从“表层”传统的形态论述到“深层”传统的观念解析,以清晰的理论框架分享了他对于“音乐的传统”的思考,激发了我院师生学术研究与探索的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文 / 科研处 汪博聪、音乐学系 安嘉昕
图 / 科研处 汪博聪
初审初校 / 商 迪
复审复校 / 李双雁
终审终校 / 李丽娜